close

如果我沒記錯,關羽是在與魏的曹仁作戰時中的毒箭。如果他當時就因為這支箭掛掉,三國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?劉備會傾盡全力出兵“曹魏”,還是養精蓄銳日後報仇呢?

錢小二:

首先,正史上關羽雖然有刮骨療毒的記載,但是沒有寫具體時間,所以此處的刮骨療毒指的應該是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五回“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”。所以正史黨可以出門右轉。

刮骨療傷時候,正是關羽出兵樊城,斬了龐德捉了于禁,威震四海的時候。曹操都準備遷都避其鋒芒,被司馬懿阻止,提議“遣使去東吳陳說利害,令孫權暗暗起兵躡雲長之後,許事平之日,割江南之地以封孫權”。由此曹操和孫權才會結盟。因此,假如關羽這時候毒發身亡,曹操就不會聯合孫權,就算曹操想聯吳,孫權也必不會同意。因為此時曹劉兩家衝突升級,孫權必定坐山觀虎鬥,以收漁翁之利。

那麼我們現在分析當時的情況。

首先是前線戰事。《三國演義》中記載, 關羽中箭後,“時公正將息箭瘡,按兵不動”,其後關羽收到陸遜書信,“撤荊州大半兵赴樊城聽調,只待箭瘡痊可,便欲進兵”。所以可以得知,若關羽已死,就沒人調走荊州兵力,而前線沒了關羽,將由關平代掌三軍,廖化周倉等人輔佐。關平八成會斬于禁為父報仇。所以于禁會死。然後蜀軍會撤出樊城返回荊州。而曹兵必然追擊,此時曹軍有曹仁和徐晃帶領,士氣大振,而亂了軍心又群龍無首的蜀軍必然大敗。曹操收複樊城。

然後是蜀國。痛失關羽的劉備​必然和演義中一樣五雷轟頂,率軍親征(真是性格決定命運)但是這一次孔明不會制止,只會制定方案。因為興複漢室是蜀國的基本國策。劉備很有可能將荊州歸還給東吳,以換取共同出兵曹操。調魏延鎮守永安,因為魏延在三國演義中獨守漢中,是一名出色的守將。而劉備征曹操,諸葛亮和趙雲不會反對,所以很有可能是劉備帶著諸葛亮趙雲黃忠張飛出祁山。因為諸葛亮的存在,張飛鞭打屬下的行為會被制止,因此張飛不會死。

接下來看曹魏,曹魏當時可以說是捉襟見肘,先是在定軍山失了名將夏侯淵,丟了漢中,又樊城失了龐德于禁。此時手下能用的文臣武將非常有限。因此曹操可能親自帶兵出征,由司馬懿輔佐,對抗劉備和諸葛亮。就紙面實力來看,當時的蜀國如日中天,可謂第一強國。再加上諸葛亮在前線,曹魏應該不是蜀軍的對手。這點應無疑問,因為諸葛亮六齣祁山之時蜀國實力弱於魏國,依然可以取得不錯的戰果。因此曹操必敗。

最後看東吳。前面說到孫權必然坐山觀虎鬥。收到荊州之後孫權會再次出兵張遼鎮守的合肥。但是不會真的全力去打,很可能就是駐軍觀望。因為孫權需要保存實力,同時也因為在張遼身上吃過大虧。但是當魏國節節敗退,危在旦夕的時候,孫權又一定會揮師北上,儘可能多的奪取土地。

由此,在理論上,劉備會一路東進,殺入許昌,滅掉曹操,入主中原。孫權會佔據壽春,徐州,下邳,漢陽等地,加上新收複的荊州,天下二分之勢形成。因為孫劉有同盟關係,短期內不會兵戎相見。因此會出現蜀國西北,吳國東南的局面。而吳國是求穩的政權,不會輕易出兵伐蜀,而蜀國疆土大於吳國,只要積蓄國力,幾十年後必然壓制吳國。到時,劉備孫權已死,孫權又沒有有骨氣的子孫,吳國早晚將投降蜀國。

至此,天下歸蜀。劉禪成為了同一三國的帝王,受後世傳頌。

(阿鬥​:關叔叔,我之所以沒成為千古聖君,都怪你沒被毒死啊!)

 

 


家有萌妻全寶藍i:

會有兩個結果,結果一關羽死後,以馬良,關平為首的撤回荊州,防守荊州,在派人到川中求救,諸葛亮派領大將來鎮守荊州,或者實在沒辦法放棄荊州,把荊州人馬全部撤回蜀中。第二種結果跟歷史上差不多,關羽死後,荊州軍群龍無首,荊州肯定守不住,孫權曹操瓜分荊州,糜芳傅士人也會為了活命投降,運氣好點的話,曹操孫權瓜分肯定會大打出手,馬良,關平等人也能逃回蜀中,但是夷陵之戰肯定還會發生,結果依然跟歷史上一樣

 

參考來源:如果關羽在“刮骨療傷”的時候就掛掉,之後的《三國演義》會怎麼寫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關羽 刮骨療傷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離歌暢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